文学网 > 大宋行医人 > 第53章 仲淹归位 修史团队

第53章 仲淹归位 修史团队


精明缜密的任大郎读懂了金艺珍纠结的原因:

        她担心耶律槊古以势压人,不让她与小乙相处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问题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小丫头与小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?小乙进趟宫回来,怎么就又多了个高丽王后做媳妇儿?

        他在反复斟酌后,最终还是认为这个问题不能问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他选择旁敲侧击…

        受秦琪影响,任大郎越来越喜欢推理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轮到他提问:“王后,贵国大王病情如何?是否有所好转?”

        秦琪闭关建高炉地基之时,王钦夫妇曾专程至任店拜过码头。

        遗憾的是,秦琪在出关见过唃厮啰后,便再次闭关写起了书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,早出晚归的任大郎始终没有机会与秦琪说明此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气苦的金艺珍心情瞬间好转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粲然一笑:“多谢大叔关心,大王病情已显好转。小乙哥果然了得!”

        见她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,任大郎已经确定,这丫头爱上了小乙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心中不由嘀咕:你丈夫卧床不起,你还有心思勾三搭四?就你这人品,小乙能看上你?

        他又问了几个问题,秀外慧中的金艺珍,却回答得滴水不漏。

        得不到答案的任大郎只好放弃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放弃了,金艺珍却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乎,二人便开始了你来我往、互相试探的博弈。

        咱们不管这一大一小二人互斗心机,再来看看秦小乙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蹿进贵宾厅后,当即大吃一惊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吃惊的原因,是居于主位的桌旁,坐着十天前还病恹恹的陈尧咨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此刻红光满面,如众星拱月般被一众老头子们簇拥着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帮糟老头子的对面,坐着一位壮年落魄男子,他正悠然自得地品着美酒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这一桌人,应该已等了自己良久。因为,他们桌上的菜肴,明显是换上不久的新菜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琪这才想起,自己尚未吃午饭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里有必要再次进行一下科普。

        唐宋与明清截然不同。唐宋官名和衙署一脉相承,当然,李唐不是官职分离。

        唐宋没有“翰林学士院”,而有“翰林院”和“学士院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北宋翰林院的架构、职能,与明清迥然有异:

        北宋的翰林院是隶属于内侍省、由宦官管理、掌管天文、琴棋书画、医药等的技术机构。尚药局、图画院,都直属于翰林院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北宋学士院的职能则类似于大明朱棣时期的内阁,是皇帝的秘书机构。

        知制诰这一职事官,便属于学士院。

        其所设官、职,既有寄禄官,也有职事官。等级最高的翰林学士可以有多名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唐宋,内相专指学士院的翰林学士们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明清,内相才成了大太监们的专称。唐宋没有太监,只有宦官。

        学士院中,既有薛奎、章得象这些官、职均在其中的学官,也有王曙、盛度这种只在学士院任职事官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琪真定府老乡韩亿,他的几个儿子几乎都出自学士院,其中的佼佼者是韩绛、韩缜和韩维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集贤院,则是与昭文馆、史馆合称为“三馆”的国家级藏书院。

        历史上,文化水平不如薛奎等人的陈尧咨,当然不够格直集贤院,但咱们的小乙哥已经改变了历史。

        明清,一个翰林院,便包含了如上诸多馆阁院等学术衙署职能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宋冗官,由此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    言归正传。

        见他进来,章得象指了指那壮年男子身边的座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乙,用过饭没有?陪希文喝几杯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秦琪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希文?那不就是范仲淹!他回来了?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秦琪满脸热切地对那壮年落魄汉子拱手为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敢问先生高姓大名?”

        那身着粗布麻衣、头戴幞头、面容清矍的汉子放下酒盏,微微拱手:“某乃邠州范希文,久仰小乙大名!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着他站起身微微躬身:“多谢小乙美言,某方才得以留任汴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秦琪赶忙还礼:“皆因范先生高才,小生不敢居功!”

        坐在一群内相之中的韩亿笑道:“小乙,希文恰好归京述职,正值编史缺得力之人,官家便留希文至学士院任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秦琪恍然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强的执行力!这真是慢腾腾的大宋?

        不待他思维飘飞到n次元,韩亿又道:“小乙,既是你提出的修史,老夫便厚颜求一个差使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秦琪颔首:“伯父可是为韩二哥求职?”

        韩亿笑道:“小乙果然聪敏!正是,不过仲文在族中是八郎,不是二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北宋儿郎排行,是按照同支同辈排序。比如任昭誉,他明明是任三爷长子,却排行三郎。

        苏轼苏二郎更离谱,据他本人称,他在族中排行九十二…

        这个…看官们莫当真,那厮嘴忒大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应该是担心汴京人欺负他这四川人,所以宣称他有九十一个族兄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琪想了想韩综韩仲文在《宋史》中的记载,觉得他难以胜任,便笑着颔首:“不如加上韩三哥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说的是四年又四年、两届世界杯…啊呸!下下次殿试的探花韩绛。

        韩亿苦笑:“子华是族中十一郎,他如今尚无功名,正在苦读,可堪大用?”

        秦琪再次默默吐槽:可堪大用?韩绛可是未来贤相!比你这糟老头子有出息得多!

        人家韩绛那一堆官、职、散阶、勋、爵…能轻轻松松水百余字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拱手笑道:“以小生看来,韩二哥加韩三哥,足以胜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在秦琪看来,韩综就是个充数的,韩绛才是真正主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北宋进士科难度远高于李唐,李唐都三十老明经,五十少进士,何况北宋?

        能在如此高难度的国考中高中探花,韩绛才学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他能沉下心不拼爹,沉淀八年再省试,也足以证明他心性之沉稳。

        最难能可贵的是,历史上,韩绛虽支持王邋遢的新法,却反对其割韭菜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点,他比那头司马牛还要强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韩绛始终与吕惠卿、章惇等奸党对立。

        韩绛、吕公著、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和苏辙,是北宋最后四位良心宰相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韩绛的能力完全不成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范仲淹拈须微笑:“韩枢相,子华才华横溢,完全可以胜任!”

        秦琪扫了一眼围坐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抛开同样充数的陈某人不谈,仅王曙、薛奎、盛度、章得象四人,便已足够支撑台面。

        遑论还有范仲淹这等大牛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外,欧阳修那贼靠谱的酒鬼也已编入修史团队。另外一个贼靠谱、更能喝的苏舜钦,也可以在高中进士后进入团队。

        四年后的司马温公赶不上趟也不要紧,咱还可以编一个大宋版的《永乐大典》。

        我这西历二十一世纪的超强大脑,利用晚上时间多写些素材出来,无论如何也比解缙先生强吧?

        就当给司马牛…啊呸!司马光一个补偿。

        再说小字辈之人,韩综那给韩亿面子的充数之人不算,韩绛虽二十啷当岁,却已颇有才名。

        背后,还有马太公、自己负责输出各种史料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看到韩亿时,不由心中一动。

        借此等被读书人奉为神圣之事的盛举,何不让韩亿也转为内相?

        韩亿一定巴不得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一来,枢密院四巨头便不再满编!

        今年三十一岁的富弼有辅国之才!

        庆历三贤相,范文正公转为内相,后期成就将不可限量,也不浪费他那一身才华。

        富弼最好今年就能进二府,跟着四大贤相之一的杜衍多学学,将来也会比历史上的他成就更高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韩琦…喝过一次大酒、合唱一首歌后,我们也是妥妥的战友,罢了,先让他在台谏历练。

        仁宗朝初期,台谏和学士院,都是相公直通车!

        计议已定,他便站起身,恭恭敬敬向韩亿行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韩伯伯,您可愿辞去西府职事,转入学士院?”

        韩亿不假思索:“如此盛事,老夫焉能错过?小乙,你已有腹案?”

        秦琪大喜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后一块拼图完美凑齐!

        韩亿可是妥妥的吕党…啊呸!实则是赵祯党!

        有他和赵祯老师王曙在,这团队还会处处受制?

        被忽略的陈某人不高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乙!你且等等!”


  (https://www.50331.cc/chapter/97150567/48662623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50331.cc 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50331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