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网 > [清]废太子升职记 > 奏折

奏折


毓庆宫内,胤礽托着腮盯着桌面上空白的奏折唉声叹气。

        本来以为自己动动嘴皮子提个建议就好,其余事务自有康熙这个皇帝操心。但没料到康熙他根本不按套路出牌,居然让他以奏折的形式把建议举措上呈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天呐,他才八岁好不好?

        胤礽叹了声,翻开康熙递给他的另一本奏折,是汤斌呈给帝王关于宜兴事件始末的奏报。

        清朝的折子根据内容不同,可以分为奏事折、奏安折、谢恩折和贺折四类,每种折子的公文程序都不同。【1】

        他需要写的是奏事折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礽揉了揉眉心,思忖着该如何下笔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一边思索,一边仿着汤斌折子的格式内容,在纸上依着自己的思考试探性写下几段字句。照葫芦画瓢,勉强凑出些个前后不通的半成品奏折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礽停下笔,又换了张素纸【2】,从头再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沉下心来思考,借着汤斌的折子把宜兴事件始末的原因重新梳理了遍,心中渐渐有了思路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他提笔写道:儿臣胤礽有本起奏。

        儿臣闻江苏宜兴,灾疫横生,民不聊生。夫官者,父母也,百姓信赖也,彼既竟枉顾百姓,必无法担其为官之责,此一罪也;其官者任由百姓奔袭漂泊,易子而食,实闹剧耳,奄奄一息,朝不保夕,德不配位,此二罪也。更勿论商贾敛金,哄抬米价,其劳民伤财不一而足。

        今我朝有不肖辈,竟妄言此为正道,缪之甚矣。彼宜兴水乡,湖泊广袤,交通便利,更兼百姓和善,安居乐业,无不赞朝廷清明,为仁也。然天降灾祸,此乃宜兴危机之时,却突现官场黑暗,官官相护,官之私利,不得不言其重也。唐太宗有言:君者,舟也;人,水也;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其百姓之重要,不言而喻。我朝自□□开国,施仁政行德事,事事以百姓为先。□□亦有言曰:鞠躬为民,至死不渝。亲以身践,万世流芳。

        且夫,为官者,需知黎庶之安康,以百姓为先矣。寒窗十年,考取功名,握一地权柄,理应知晓民间疾苦,民生艰难,为其谋福,方不负为官之责。然其所为与为官初衷背道而驰也。儿臣乞皇父,悯恤万民,解宜兴之难,助宜兴之民重归家园。儿臣虽不才,愿献计献策。以水泥之便,解水库之难,绝宜兴后患也。儿臣复乞皇父,上合天心,下安民心,述著文字,名证典章,诚惶诚恐,儿臣草上。【3】

        胤礽停下笔,从头到尾地浏览一遍,确认没有任何错误后,工工整整地誊抄到空白的折子上,而后吹干墨渍,小心翼翼地把奏折合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礽喊了喊小芳,小芳揉着眼迷迷糊糊地探出头,他啧了声言简意赅:“教我如何制作水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提及正事,小芳瞬间清醒,兢兢业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,调出led屏幕供胤礽学习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礽聚精会神地观看视频,化学可以算作他的薄弱项,结业考试时勉强擦着优秀线通过考试  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凝神看着视频中的名师讲解水泥制作的原理,没一会儿黑板中就写满公式。胤礽唔了声,屏幕上突然转换了画面,方才课堂上学到原理进入实践,通过实际行为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到胤礽彻底学会水泥的相关知识内容,已经是七天之后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懒懒打了个哈欠,扭头看向窗外天色,拿起前个儿写好的奏折,径直往乾清宫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宜兴事件在胤礽那日离去后,康熙已开始处理。朝廷再次拨款两万两白银援助宜兴,同时委派钦差大臣前往宜兴,与江苏巡抚宋荦一起查察江苏一切要务,肃清官场,还江苏上下安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来了?”康熙抬起眼,看着殿门外探头探脑的胤礽,笑着招手把他喊到身边,胤礽刚一走进便是一个栗子敲下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礽捂着脑袋无辜地望着康熙,康熙哼笑一声,慢悠悠道:“多大人了,还在外面探头探脑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儿臣再大也是汗阿玛的孩子,有汗阿玛在,儿臣永远是孩子。”胤礽仰起头望着康熙,理直气壮地开口,他眼中满是一个孩子对父亲的孺慕与敬仰。

        康熙轻笑,扫见胤礽怀里抱着的奏折,唇边的笑意顿时变得更大了些,“看样子是写完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礽点点头,把汤斌的折子放在御案上,自己的折子则躬身双手递到康熙手里:“请汗阿玛御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很好奇在有范本的前提下,胤礽能写出什么样的奏折。

        翻开奏折,他一一浏览而过,不时眉头紧皱,不时又连连点头,看得胤礽惊吓连连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汗阿玛,儿臣这奏折写的到底怎么样啊?”胤礽偷偷扫了眼康熙,抚了抚心口,“您这样一言不发看得儿臣心好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还会心慌?”康熙睨他一眼,放在奏折,胤礽唇角笑意还未绽开,只见康熙拿起朱笔,认认真真地在他递上去的奏本上批阅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没一会,崭新的奏本上就被康熙用朱笔勾勾画画添了许多同时也删减了不少。胤礽眼尖,依稀还见着康熙在空白的位置处写了好些批注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礽丢人地捂住眼,此乃出师不利矣!

        康熙停下笔,侧目瞧见胤礽捂着眼一副不忍再看的样子,笑着把他拉到身前,指着批注过的朱笔痕迹,把这奏折中的错漏之处一一告诉胤礽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礽认真听着康熙的讲解,再看奏折上被朱笔圈出的地方,顿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明白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明白了,儿臣谨遵汗阿玛教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点了点御案上堆着的其他折子,又点了点胤礽的折子,“保成写得不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礽笑眯眯地看着康熙,一眼看出他内心的想法。他挑起抹笑来,动作自然地挤到康熙怀里,“汗阿玛莫不是怕儿臣被打击到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不自然地咳了声,低头瞅见笑吟吟的胤礽,想也知道没有被他刚刚的话打击到,没好气地把黏在身上的大型挂件扯了下来,“朕这儿正忙着呢,你要是没事就别在这碍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儿臣有事。”胤礽一本正经地开口,康熙侧眼瞧着等他继续,胤礽几步转到康熙身侧,“汗阿玛批阅奏折辛苦,儿臣给汗阿玛按摩怎么样?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挑了挑眉,没理他,自顾翻看本奏折低头批阅,“怎么不去找保清?难得太子还能记得朕这个阿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礽暗自发笑,相处时间久了,他愈发觉得康熙像个孩子。别看康熙每日对着朝臣是如何的雷厉风行、说一不二;但是若没了外人,只剩一二亲人,那康熙妥妥的是个孩子。

        瞧,这不就与自己儿子争风吃醋起来!

        胤礽自觉挽住康熙一只手臂,黏黏糊糊地靠过去,“儿臣怎么听着这么酸啊,汗阿玛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您闻见酸味儿了么?”他笑嘻嘻地看着耳根已有些泛红的康熙。

        康熙恼怒地轻喝了声:“闭嘴!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礽依旧喜滋滋地,半点不怵。扫了眼快抖成马达的梁九功,继续再接再厉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汗阿玛,您批了许久也累了,不若让儿臣给您按按,您也好放松放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沉吟半晌,勉为其难地点点头。胤礽侧身让开路,康熙起身离开龙椅,纡尊降贵地迈开步伐移到殿内安设的太师椅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梁九功奉了杯茶放在康熙手边,便退到一边。胤礽揉了揉手腕移到康熙身后,时轻时重地按压着康熙颈后。

        康熙闭着眼,很是享受。

        胤礽觑了阖上眼的康熙,手上动作不停。康熙察觉到他的视线,笑道,“怎么,太子没力气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朕记得保清说得时间没这么短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礽看着彻底退化为小孩子的康熙,很是无语。

        要说康熙为什么会知道,还不是因为胤褆那日回来后就立马和身边的人嘚瑟了圈了。学了几天后又跑到延禧宫给惠妃按摩,结果力度没控制住反倒让惠妃更痛了些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,这事便顺理成章地传到了康熙耳中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汗阿玛若是觉得舒服,儿臣以后每天都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胤礽笑着开口,又从身后移到康熙身侧,认认真真地捏压起他的两条手臂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知过了多久,康熙慢慢睁开眼,望着认真伺候他的胤礽。抽出手臂,从太师椅上站起来,拍了拍他的肩:“行了,去忙吧,朕无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汗阿玛要照顾好自己。”胤礽正色道,点了点自己眼下,朝康熙努努嘴,“汗阿玛眼下青黑,要多休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鉴于康熙前科累累,胤礽信不过。当场扯了梁九功过来,事无巨细地又一一吩咐遍。梁九功点头一一记下,连声保证自己定会照顾好康熙

        胤礽满意点头后告退离开,康熙凝眸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,同身旁的梁九功道,“瞧见没,朕这个儿子可不是白养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梁九功瞧见帝王面容上的笑意,低眉顺眼地开口,“要奴才说,谁也比不上皇上您在殿下心中的分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康熙的笑容愈发大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快他又敛去笑容,沉下了面色,对梁九功吩咐道:“去传索额图进宫。”


  (https://www.50331.cc/chapter/81233546/49621356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50331.cc 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50331.cc